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要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2/4)

发布日期:2018-07-19 08:55:38   作者: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浙江日报  

阅读量:


zjrb2018071900007v02b003.jpg

从空中俯瞰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二、浙江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实践成效

  历届浙江省委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并在发展中不断深化细化相关政策举措。2007年11月,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作出了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策部署。2012年6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的发展目标。2014年5月,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深入贯彻实施“八八战略”,作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策部署。2017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奋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15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发展动能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

  1.围绕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层次明显提升。通过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浙江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8.6∶51.1∶40.3,调整为2017年的3.9∶43.4∶52.7,经济结构总体上已进入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加快,2017年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2.3%、39.1%和26.5%,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提升至35.4%。2017年,全省整治“脏乱差”作坊4.7万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690家,处置“僵尸企业”404家,水泥、有色加工、钢铁等8大高耗能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共同拉动转变,呈现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的良好态势,发展方式得到持续优化。

  2.进一步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加快推进民营企业新飞跃,推动市场主体不断升级。持续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改革,充分激发广大群众的创业创新激情,到2017年,全省在册市场主体达到593.4万户,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507家。深入实施以“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为重点的企业升级工程,鼓励支持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做大做强。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上榜数为120家,连续19年蝉联全国第一。

  3.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补齐科技创新这一短板,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断加大创新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由2002年的0.72%提高到2017年的2.45%;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总量稳居全国第3位;2017年发明专利授权量28742件,占全国专利授权量8.8%。全省共建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8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31家,孵化催生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2017年科技部公布的164家独角兽企业中,浙江有18家,仅次于北京、上海。另据《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7)》,浙江区域创新能力列广东、江苏、北京和上海之后,居全国第5位,其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3位,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专利综合实力均居全国第4位。

  4.聚焦产业创新主战场,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推动新动能培育成长逐步加快。2017年,全省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经济增加值达到1.25万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4.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7.1%;信息经济核心产业总产出已连续四年超万亿元,2017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85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9.4%。目前,全省拥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世界级互联网企业,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不断发展,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社交电商、智慧家庭、智能交通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浙江省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数居全国第3位,拥有全球最大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网络零售平台,有各类活跃网店74.1万家、天猫活跃网店2.5万家,网络零售额达13337亿元。

  5.“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不断提升开放范围和层次,推动对外开放朝着结构优化、深度拓展、效益提高的方向转变。坚决贯彻国家开放战略和主场外交战略部署,举全省之力做好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工作,成功承办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谋划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大大提升了浙江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2017年,全省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达12.7%;实际利用外资达179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达8.4%,一批全球500强企业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落户浙江;鼓励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吉利、万向等一批本土跨国企业开始成长,全省境外投资达到96亿美元,存量超过700亿美元。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4。

 6.发展质量效益持续向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一个重要指标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017年,全省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13.7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达到21.6万元/人。发展质量的提高还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2002年至2007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16元增加到20574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由4940元增加到8265元,年均实际增长9.8%和7.8%。到2017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46元,居省区第1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7年居全国第3位、省区第1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年首次超过北京,居全国第2位,已连续33年居省区第1位;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079元,居省区第1位。

编辑:林化   责任编辑:林化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