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与疯子》
书评团队:咸祥镇小学工会
书评内容:
西蒙·温切斯特的小说《教授与疯子》,这是一个由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谈到《牛津英语词典》,我想多数人都有所耳闻,它称得上是英语语言的“权威”。但编者迈纳和默里的故事,却不曾有人真正了解。他们,一个在编写室里耕耘,一个在囚室内求索,在纸与墨的暴风雨中,一点一点塑造出这部巨著的轮廓。引用小说中“勤奋”一词的释义,“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联系他们的遭遇,这个单词不仅含有坚持和努力,还包含艰辛和疼痛。我们作为老师也一样,世人用“桃李满天下”表达对一名教师至高的赞誉。却不知在此之中,多少名平凡教师默默付出、寒暑耕耘,为知识与品格的传递燃烧青春。皓首与执着,热忱与沉默,献给所有默默奉献的人们。
专家点评:伟大的词典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从故事中读出的共鸣,和所从事的职业相关联,给予自己和职业的人一种坚持,一种纯粹。

《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
书评团队:爱悦读
书评内容:
《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史铁生创作于1996年的剧本式小说。作品以史铁生部分自身经历为蓝本,就人之为人存在的种种不得已之困境,进行探讨、叩问。酗酒者A,作为一个他人眼中的失败者、无可救药的自暴自弃的酒鬼,内心依然渴望交流,死后七天才被发现的他,在梦境中不断穿越,不愿回望,不断与父母、与兄妹、与妻子、与自己对话与和解。团体阅读过程,是以角色扮演和诵读的方式进行,强化对书中人物的代入与共情。作品通过“酗酒者A”这个人物形象,照见我们自己的孤独和无助;通过类似“精神分析”的手法,触及我们内心最是柔软和幽微的深处,进而重塑我们的怜悯和信心。
专家点评:一部奇特的小说,一次奇特的阅读,希望这部有意思的小说给书评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乡关何处》
书评团队:我读 读书俱乐部
书评内容:
野夫,又称土家野夫,他的文中有江湖。 我不能说这是“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意江湖,楚风熏染的野夫虽也有古韵高致,但不属于江上迷离的烟波。他的江湖由悲情和狂狷组成。
野夫的家族厄运劫难,他所有的悲痛血泪都化成纸上云烟,叩问历史,叩问灵魂。他常常追问人性的恶到底是怎样释放出来的,他常常疑惑残忍究竟是基于愚昧还是源于仇恨。他笔下的人物也一个个不同凡俗。虽是市井之人,却有魏晋风度。那些奇人异事,初看怪讶,再看欣羡,最后剩下喟叹。他人的狂狷,支撑的是充沛的才情,背后又往往是不为人知的悲苦。
读野夫的文字,常常被他浓郁的情感裹挟。他对人物的粗线勾勒和细致描绘亦是这样精准。命运多舛,身世飘零,增加了文章的传奇性。
专家点评:更多的是介绍了野夫和他的文章,既然是《乡关何处》的书评,那就需要结合书中文字,再思考野夫的人和其他作品,去理解这本书。更愿意看到和书籍相关的所得。

《摆渡人》
书评团队:我读 读书俱乐部
书评内容:
《摆渡人》讲述了一位名叫迪伦的15岁单亲女孩,在家与母亲总无话可说,在校常受捉弄,连唯一的好友也离她而去了。形单影只的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却在途中遭遇了车祸。当她从火车残骸中爬出,却发现身处一片荒原,原来她已踏上了寻找灵魂之"家"的路途。在这里每个失去躯壳的人都有摆渡人为他引路。情节的发展波澜不惊,就像电视剧惯用的剧情,流行歌曲常有的曲调,看了个开头就能望到结尾,起了个调就能唱得八九不离十了。但是当我掩卷沉思,心里一直有个问题挥之不去,为什么作者偏要让这样一个少女到死亡境地走一遭呢。难道现实的不如意只有死去才能摆脱?人生之路,惟有经历死亡才能明白如何走?当人陷入困境,是需要他救还是自救?这本书人们称它为"心灵治愈小说",我想答案就在书里:直面死亡,正视生存。
专家点评:所谓“拿的起才能放下”,唯有经历过才会有新的感受,读完这本书书评人得到的是什么?是最后那句“直面死亡,正视生存”么?给书评人真正的启发是什么呢?

《瓦尔登湖》
书评团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书评内容:
1845年,卢梭在瓦尔登湖滨建造一间小屋,开始了他的幽居生活。他身体力行,提供了一种简单生活的范本。如同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鸡,不仅想唤醒他的邻居,而且还希望唤醒为物所累的芸芸众生。
卢梭在他的笔记录了在瓦尔登湖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在这段时光里,他在田间劳作,也在心田耕耘。他好似一位康德镇的访客,或者说文明社会的访客,以旁观者的身份,独自游走在大自然个社会之间,不断地认识自我、不断认识自然、认识现代文明。
这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如同我们生命的轮回,终点亦是起点,生命不断复苏。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心灵找一片远离尘嚣的空间,那就翻开《瓦尔登湖》,让它带我们开启修心之旅。
专家点评:看到书评,便知道了书籍内容,希望这本书籍让书评人和其他读者回到简单,开启一次修心之旅。

《剩下来的孩子》
书评团队:我读 读书俱乐部
书评内容:
这本书通过一个六岁孩子的视角来看待枪击事件,并描述他眼里的世界,不得不说,作者莉安侬.纳文的描述特别符合孩子的特点。作为成年人,我们游刃有余于成年人的视角与通行法则,重新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实在是比较难。
六岁的扎克,在失去安迪之后,面对着支离破碎的家,用自己小小的力量,挽回爸爸妈妈的心,让他们不再是被仇恨充满,挽救了这个曾经幸福美满的家庭,也完成了自己的救赎和成长。
作者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小小的只有六岁的扎克。在遇到悲剧的时,剩下来的孩子其实才是更加需要关心和爱护的。毕竟,死者长逝,活下去的人,才更需要用力去忘记,用力去生活,用力去爱,也需要用力被爱。
专家点评:希望书评人,能够写更多感受,而不是总结出来的读后感。最后部分的文字虽然摘自他人,但却是这本书的核心。

《夏摩山谷》
书评团队:我读 读书俱乐部
书评内容:
一个好的作者,她自己的成长变化透过她的书写传递给读者,读者感受到这种缓慢的变化,并以此反观自我的成长,彼此有了印证,达成了灵魂的共鸣。
哲学与佛教,思考与践行,信仰与生活,不仅是书中传递的观念,更是可以结合当下检验、修正自我的路途。
书中提及的人物和地点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借鉴ta们,遥想精神乌托邦之地,一条长路就能蔓延开来,这足以让人有勇气上下探索。
专家点评:安妮宝贝改名庆山后的首部长篇小说,每个人读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读书更多是个人的感受,有时候需要找到意义,有时候是放松。所谓书评,最终还是回到自己的感受,如果要写的深刻就需要把自己的感受和其他人的对比,再去思考。

《步履不停》
书评团队:我读 读书俱乐部
书评内容:
步履不停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如父如子》《步履不停》等作品,总是克制而充满温情,琐碎而熨帖人心,通过叙写小人物的不那么完美的生活,抱慰读者的内心。
《步履不停》,有电影,有同名小说,书很薄,以人到中年的男主人公良太为叙述视角,讲述了短短一天的故事,文字平实冷静琐碎,却充满了日式家庭的温情。结婚后的良太第一次回父母家聚会,度过看似平凡的一天,细细品味,却是欢笑背后隐隐的哀伤,以及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口的秘密……家庭成员之间微妙的关系、人物各自的性格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哥哥的阴影,妈妈内心的黑暗,以及另一个被不断重复的文学母题---得不到父亲承认的“父子关系”……
是枝裕和以细腻的手法,探触了生命中最需要温柔以对的本质:关于亲情、关于宽恕,还有珍惜。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专家点评: 感谢书评人娓娓道来这个故事,简短的文字,让我看到这本书的内容,让之前没有看过这本书的我,有了拿起来读一读的冲动。每本书都会有一类受众,主要看什么地方吸引了你。“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但不妨碍我们迅速的拿起这本书,去读里边的细腻。

《散文诗集《夜之卡斯帕尔》》
书评团队: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
书评内容:
在读完这一散文诗集后,心情跌宕起伏,人的磨难到底是谁给予的?感受痛苦与快乐是主观的,还是世界所给予的?路易·贝尔特朗在书中反复的诉说与哀叹着自己不幸的命运,也许生命里注定的灾难就不能改变,能改变生活的就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努力的生活着,不论遇到了多大的危险,坚强的去面对,幸福只属于对生活有希望的人,不属于对命运有侥幸的人。
每个人都拥有着正面与背面,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必当要反复审视着自身的不足,有一天人们能够发现自己的生活是麻木与颓废,喜悦与祥和.那么,请用智慧的眼睛透视自己,你会发现,存在的本质也是另一种虚无。
专家点评:一本书最大的价值是能够碰撞你的灵魂,引起你的思考。书评人从书籍中找到共鸣,引发思考,很棒。书籍不一定非要是多么流行,每个人都可以在数万本书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

《林徽因传》
书评团队: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
书评内容:
芳华刹那,永驻我心。
许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外婆和一生都奉献给建筑设计事业的母亲给我的陪伴和影响吧,我对于饱腹诗书、聪颖独立、视野开阔、有见地、有魅力、理性和感性并存的女子有一份特殊的偏爱。
本书字里行间,林徽因被书香浸润并被徐志摩文学引领过的才情、被父亲拓宽视野提升了的格局、被自强不息、奋发努力支撑起来的建筑梦想,都幻化为灵魂深处飘逸出来的清香,让浪漫诗人徐志摩为其放弃婚姻,让金岳霖为其终身不娶,让梁思成对其宠爱一生。
人生就是彼此成全,徐志摩成全了林徽因的诗词,林徽因成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而这本书,成全了我对一代才女的钦佩和认知。
岁月宛若一条溪流,林徽因就是溪旁不染尘埃的白莲,任凭风霜冷雨,清雅淡然,尽管生命短暂,却是水光浮动着梦想的白莲,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专家点评: 读林徽因,读的是一个年代,一段历史,一个世界。“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书评人一篇流淌着诗意的文字,写出了对林徽因的喜爱。也许是受书籍的影响,书评也是诗一般的文字,写的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