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工会新闻

舟山市总工会探索“海上枫桥经验·三式三解”

让劳动争议化解工作乘“枫”破浪

发布日期:2025-04-21 15:05:50   作者:沈佳慧、吴家旺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阅读量:

工会干部、公安民警联合调处涉及船员劳动纠纷案件。

  近年来,舟山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涉海企业职工群体日渐庞大,劳动争议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明显。如何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理念融入海岛治理?舟山市总工会以创新破题,探索出“连队式管理源头化解、点单式服务多元解纷、组团式牵引一站调解”的“海上枫桥经验·三式三解”工作法,为涉海涉渔劳动争议化解提供了“舟山样本”。

 “连队式”管理,赋能劳动争议源头化解

  舟山聚集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船舶修造、远洋捕捞、临港工程等行业职工高度集中,如何让劳动关系隐患在萌芽状态即被发现?舟山市总工会给出了答案——

  在浙江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等企业,工会将劳动关系信息员、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纠纷调解员等“四大员”融入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的岗位职责中,形成“班长—排长—连长”三级管理网络:聘任工会劳动关系信息员为“班长”,实时捕捉职工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劳动法律监督员担任“排长”,每月开展法治宣传和“事前监督”,预防劳动纠纷;劳动纠纷调解员担任“连长”,定期分析隐患,对复杂矛盾发放“一函两书”。这一机制让每个班组都成为劳动关系的“神经末梢”,实现“小事不出班、大事不出连、矛盾不上岛”。

  2024年,舟山某船舶修造企业的“班长”在日常沟通中发现,某外包班组因工资计算方式模糊引发不满,立即上报“排长”。经“连长”介入,不仅解决争议,更推动企业完善了《外包人员薪酬管理办法》,从源头堵住制度漏洞。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化解各类劳动风险隐患642起。

  “点单式”服务,推动劳动争议多元解纷

  “乡音一开口,矛盾消一半。”在中铁十一局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项目部,湖北籍职工老张和河南籍工友的纠纷,经“老乡调解员”用家乡话疏导,不到半天便达成和解。这是舟山市总工会推行“点单式”服务的缩影。

  针对海岛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老乡型”“亲戚型”职工群体,舟山市总工会引导企业组建一支以“老乡骨干、退伍军人、劳模工匠”为核心的特色调解队伍,通过职工“点单”选择信得过的“调解员”,为劳动争议装上“减压阀”。

  在舟山渔业领域,“船长+工会指导员+骨干船员”组成的近400支“海上老娘舅”队伍常年活跃在渔船上。2023年以来,全市有97名“老乡调解员”参与了123起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就地化解率100%。

  “组团式”牵引,实现劳动争议一站调解

  走进岱山鱼山岛“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该中心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实现“调解—仲裁—诉讼—执行”岛上劳动争议化解“一键直达”。这是舟山市总工会推动“组团式”调解的标志性成果——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工会+N”多元共治格局。2024年初,定海金塘某工地12名职工因工资拖欠求助工会,市总工会立即联动公安、信访、法援、人社等部门组成工作组,3天内促成施工方垫付37.2万元工资,让职工安“薪”过年。

  此外,依托“共享法庭”“云调解”平台为偏远海岛职工通过视频连线即可享受“24小时不打烊”的法律服务。全国首个国际版“海上共享法庭”在“浙普远98号”保障船上落地,实现舟山本岛与南太平洋海域的跨洋调解,让远洋船员纠纷“不出船舱”就能化解。

  从船舶修造基地到远洋捕捞船队,从跨海工程工地到海岛小微企业,“三式三解”工作法正成为舟山工会参与社会劳动关系治理的“金名片”。近三年来,全市涉海劳动争议调处成功率达98.7%,“有事找工会、有难找娘家人”成为职工群众的普遍共识。

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张艳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