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也是宁波镇海撤县设区40周年。今年以来,镇海工会坚持一个“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的主心骨,先后推出“镇工十大系列活动”,通过赴百场活动、育千名工匠、守万家灯火,用心用情回应职工急难愁盼,将“娘家人”的温暖传递到每个角落,探索出了工会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镇海模式”。
百场活动
点亮职工的幸福日常
“工作之余能发展兴趣爱好、享受生活,还能收获这么多关注,幸福感满满!”7月初,镇海石化建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钳工小张联合20多名工友,在公园里开了一场“职工音乐会”。一首首或舒缓或激昂的乐曲,不仅汇聚了职工们的欢声笑语,也吸引了往来行人驻足欣赏。这正是镇海工会以百场活动提高职工幸福感的生动体现。
今年年初,镇海区总工会推出“镇工十大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职工生活品质。作为活动“合伙人”的“石化建安”工会积极响应,依托工会文化社团建设,举办3场职工音乐会。来自一线的职工们通过音乐展现自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据统计,除音乐会外,“镇工十大系列活动”还吸纳了绿色石化、文化体育、农旅、商圈等行业超30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成为工会“合伙人”承办活动,累计收到创意方案280余个,开展宣讲、文艺、阅读等系列活动74场,覆盖职工超1.2万人次。
千名工匠
锤炼过硬的人才队伍
“我们最终会被机器替代吗?”人工智能时代,不少产业工人难免会产生危机感。对此,刚刚从“镇工有匠”全区企业班组长成长赋能营结课的韩鹏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会!”
“无论时代如何变,在镇海,新平台、新机遇层出不穷,我们有勇立潮头的底气。”韩鹏飞说,当他得知镇海区总工会今年首次开办“镇工有匠”全区企业班组长成长赋能营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希望可以借此机会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能力。
开展班组长成长赋能营培养新时代班组长,是镇海工会回应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新解法”。而要形成突破创新之势,“解题思路”还要拓宽再拓宽。为此,镇海区总工会结合区域产业特色精准施策,持续推进产业特色工匠学院体系化建设,完善职工创新成果一体化转化机制,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近年来,已有超2000人次通过竞赛认定高技能人才,成为了真正的“工匠人才”。
万家灯火
守护幸福的城市温度
今年5月,镇海成立了以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主体的行业工会——镇海区金邻骑士联合工会。“以前跑单是一个人在路上,工会的成立让我们有‘家’可依,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饿了么骑手小张说。
“我在送餐时看到井盖破损、路灯不亮,就随手一拍,发到群聊里,很快就会收到专人回应。”美团骑手王师傅边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聊天记录边说,“能用自己的方式为城市作贡献,特别有成就感!”金邻骑士联合工会成立后,很多骑手像王师傅一样,以“问题随手拍”的形式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化身“移动前哨”。
除此之外,成为会员的骑手们也有了“主人翁精神”,与工会干部、街道以及社区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机制,推动工会“活起来”。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包括各类新业态联合工会在内,镇海全区工会组织数累计2166家,基层工会组织的覆盖力与活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争取在做强传统品牌、创新联动机制、推动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镇海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