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缝纫机针改良漆包线穿引工艺,有人在轴承装配工位悟出减速器的秘密。创新不是研发人员的专利,而是每个工位迸发的第一簇火花。”近日,在湖州南浔区练市镇,200余名职工在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职工之家聆听全国劳模施文美的宣讲,现场引起春潮般的共振。这场生动的思政课,是南浔区总工会“车间即课堂、工位即讲台”思政教育模式的鲜活缩影。
面对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需求,南浔区总工会打造100余个车间教育阵地,将理论课堂搬到生产线旁;培养50余名五星级宣讲骨干,形成劳模工匠带头、技术能手参与的宣讲梯队;建立“发现问题、创新实践、成果转化”的闭环机制,推动4.2万名职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技术革新。这种场景化教育模式推动思政教育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让产业工人在一线实现思想淬炼与创新突破“双提升”。
阵地筑基
设备声与宣讲声同频共振
在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的文化长廊,不仅循环播放《浔先讲青年说》宣讲视频,还张贴不少职工家训标语。“相亲相爱、团结互助”“要有拧成一股绳的决心,才能离成功更近一些”……工会主席姚芳芳说,“家训标语与宣讲视频的融合,能让职工们在潜移默化中迸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家训不仅是小家庭的精神传承,也能成为建设企业大家庭的指明灯。”质检部职工李群策将“用心,就能成就自我”的家训融入工作,2024年他成功带领团队将产品合格率从95%提升至97%。
除了将宣讲视频、家训标语融入职工生产生活的细节中,还有像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创新“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形式,以“三嵌三融”方式丰富思想引领阵地模式的企业。车间宣讲员们将红色故事嵌入生产晨会形成“精神早餐”,政策解读嵌入班组交接打造移动讲台,互动交流嵌入工位管理构筑工间论坛,设备轰鸣声与理论宣讲声同频共振。
目前,南浔区已建成车间微课堂、家风实践馆、云端学习站等企业思想引领阵地100余个,日均触达职工1.5万人次。
队伍铸魂
打造一线宣讲队
针对思政教育“末梢弱化”的难题,南浔区总工会在评选、培育基层五星领讲员的基础上,于2024年出台《“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领讲员星级评定管理办法》,构建五星领讲员“选育评”全链条培养体系。
据了解,2024年培育的五星领讲员中,一线产业工人占比达62%。目前,这支队伍已累计开发《以“厂中校”模式赋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特色课程10余门,开展活动100余场,覆盖职工2万人。南浔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4月即将启动的第二届“班前十分钟”五星领讲员评比活动,90%报名者来自车间生产一线。
机制赋能
“思政红利”持续释放
“参与理论学习积5分,提出创新方案积10分,这个月又可以涨薪。”在泰鼎新能源(浙江)有限公司的“思政泰鼎”管理系统前,职工吉马布格的成长轨迹映射出南浔区总工会“三链协同”机制的效能。
“政策引导链”将思政建设纳入绩效考核,“过程管理链”前置化解矛盾纠纷,“成效转化链”推动“金点子”转化为工艺革新。这种将思想淬炼量化为职工职场进阶燃料的机制,已在南浔化解不少基层矛盾,催生工艺革新100余项,带动近千名职工拓宽发展通道。
“当每个车间都成为传播真理的阵地,每位职工成为传递薪火的使者,产业工人的精神长城便有了坚实基座。”南浔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吴勇的话语,道出了南浔“思政红利”持续释放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