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的婴幼儿是这个社会中“最柔软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如何守护好他们?托育成了答案。在各种托育服务中,用人单位办托这一颇具“年代感”的形式再度“回归”。“由用人单位办理托育服务,具有安全放心、方便可及、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等优势。”宁波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青年“双职工”家庭增加、隔代抚养难度加大,单位办托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宁波已新增婴幼儿托位1171个,其中社区嵌入式、单位自建型托位506个。但对于宁波广大婴幼儿家庭来说,用人单位办托仍任重而道远。如何推动用人单位办托从“托得到”到“托得好”“托得精”?日前,2024年全国托育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宁波落下帷幕,而宁波也用自己火出圈的“花式带娃”晒出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对症下药,让“托得到”成为可能
用人单位办托,好处众多,不少职工家长心向往之。但对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来说,却往往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难题。
“在工作场所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直接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经营成本。而这类托育服务收费往往很低,甚至不收取费用,对企业而言负担过重。”宁波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些企业规模较小,婴幼儿照护需求量小和办托资质申请、收费标准设定、场地条件等现实问题也是用人单位办托的现实障碍。
面对该情况,宁波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的形式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此后,宁波市总工会印发《市总工会助力共同富裕推动打造城乡幸福共富之都工作方案》,积极推动用人单位办托。去年,宁波市总工会联合市卫健委开展《宁波市婴幼儿照护服务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将依法保障单位办托纳入规划。宁波连续4年将推进用人单位办托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再次彰显推进用人单位办托的决心。
制度之下,宁波通过“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市县两级联合设立的婴幼儿照护财政专项资金便是最佳证明。对通过社会力量新建的普惠托位,该资金将予以每个托位1万元的补助,并按照每人每月最高8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对于已在卫生部门备案一年以上、职工子女总数占比超60%且符合相关规定的由用人单位等社会力量建设的托育机构,予以每家10万元的补助。
此外,市场化机构的引入,成为宁波解题的新思路。全市首家产业工人子女托育园——木木橙东光分园便是如此。该托育园坐落于鄞州区姜山镇,辖区聚集着3万余名产业工人,对于托育需求很大。因此,鄞州区总工会、姜山镇与木木橙托育服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以“政府出地,机构出人”的方式,为当地产业工人提供普惠托育服务。
“上班把娃送过来,下班带娃一起走。遇上加班,跟老师说一声就能延时托管,太方便了!”就职于奥克斯工业园区的王苑告诉记者,她与丈夫是双职工,托育园的开放,对她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多措并举,为“托得好”提供支持
从“托得到”到“托得好”,从业人员的水平提升,成为推动用人单位办托的关键。“托育早就不是传统观念中的‘帮忙看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在适合的环境中,顺应自身个性快乐成长。因此当前市场对托育人员水平、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院校也在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与康育学院院长周静说。
与此同时,社会也给出积极响应,来自象山的保育员杨云娜便是响应者之一。通过培训,杨云娜在前不久拿到了保育师证,从此以后,她便是育婴、保育双证上岗人员。“通过培训,我不仅学会了海姆立克、心肺复苏等急救方法,更掌握了婴幼儿抚触、按摩等专业手法。学会这些,家长也能更放心地将孩子交给我。”杨云娜说。
为培育更多优质保育员,宁波自2022年以来便持续实施“一小”照护人员培训工程,培训内容包含饮食、睡眠、安全卫生等基础照料和智力开发、人格培养等高阶照料。此外,保育师还被纳入全市紧缺人才目录,部分地区将保育人员能力提升纳入政府培训项目。
培训有了去处,宁波还搭建起丰富的技能竞赛体系,让保育员检测学习成果有了途径。从市级“首届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职业技能竞赛”“首届托幼机构医育融合技能大赛”,到承办省级托育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托育职业技能竞赛,众多“比武”不仅给从业人员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更为宁波托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多措并举下,宁波保育人员队伍正向专业化发展。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宁波共有保育人员3470名。其中,高职和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72%,持初级以上保育师职业技能证书的占78%,较2020年底增长2倍。
“放心托育,方便可及,是人民群众对‘幼有善育’的期盼,而推动更多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托育服务是对这一期盼的直接回应。”宁波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将以本次赛事为契机,找准普惠托育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