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电力高度重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设,把培养造就更多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产业工人发展壮大营造优渥的成长环境,唱响属于浙江电力的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搭新台,促成长
“我们坚持办好‘职工技能运动会’和‘职工技能年’等活动,围绕中心工作设立‘立功赛、技能赛、创新赛’三条赛道,在积极推动选拔行业尖端人才的同时,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浙江省电力工会副主席屈弋介绍,浙江电力围绕企业发展和职工成长成才,广泛开展技能竞赛,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搭建广阔舞台。
在技能竞赛的持续加持下,浙江电力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使劳模工匠发挥更大的“传帮带”效应,浙江电力工会积极探索形成了劳模工匠“选—育—培—评—用”全链条模式,同时广泛开展“名师带徒”活动,通过开展定期目标化培养,促成300对师徒结成帮带对子,加快职工成长成才步伐。
建新制,添动力
今年5月,国网浙江电科院研发的氢电耦合能量管理系统通过国网浙江双创中心转化落地,拟兑现激励额度14.32万元,预计将有8名职工获得激励——这正是浙江电力鼓励职工创新创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浙江电力先后出台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管理办法和分红激励方案,并建立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市场交易体系和分红激励机制,这不仅填补了国有非科技型企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分红激励的政策空白,更大大激活了职工的技术创新动力。据统计,截至去年,仅成果转化金额已超过3530万元。
创新动力点燃创造热情。2020年4月,浙江电力建成“浙江首创、国网首家”劳模融合创新中心,构建从精神引领、人才培养到创意源头、研究研发、成果转化的“产学研用”创新生态链。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累计取得73项国家级创新成果、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赋新能,创新效
随着中国经济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对专业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正在急剧增长,以数字化加强人才建设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了加强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浙江电力工会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人才管理,建立了一套劳模工匠新苗培育机制:通过“数字化建设”,首先在个体层面输出“人才画像”,针对性打造“一人一策”成长行动计划;其次是在队伍层面输出“人才梯队”,在人才储备、培育、推优等工作中进行前瞻布局;最后是在组织层面输出“人才图谱”,为数字化分析决策提供参考。以数字化培育机制为抓手,浙江电力工会为产业工人搭建了一座“人才金字塔”,构建了以卓越层(省部级及以上劳模)、骨干层(地市级以上劳模)、基础层(劳模工匠新苗)三个层级为主体的劳模工匠集群。这套机制将评价和培育进行了双向联动,为选树劳模工匠提供了依据,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搭新台、建新制、赋新能,浙江电力让产业工人大步踏上了由“工”变“匠”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