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干部职工心理健康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基层央行工会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导职工心理建设,提升职工心理健康水平是基层央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基层央行工会不仅要向广大职工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更要科学地做好职工的心理解压和疏导工作,发挥工会组织的应有作用。
一、基层央行工会促进职工心理健康的意义
基层央行工会的基本任务中包括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维护职工权利,关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促进职工心理健康等。基层央行工会对职工心理健康的关注,是将职工作为工作对象,给予干部职工应有的关怀,并充分站在职工的角度上维护和争取职工的合法权益。以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多种方式对出现心理问题的职工进行思想引导,提升职工的思想水平,提高职工的心理素质,加强职工自身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基层央行工会对职工心理健康的促进工作就是以工会的职责和职能为基础,将职工的心理健康作为工作的源头和结尾,站在职工的立场上,关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以心理教育、思想教育为手段,理解职工的心理诉求,帮助职工维护合法权益,找到正确的思想和心态。
在“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和“人文关怀”理念的指导下,促进职工心理健康是提升基层央行履职能力的重要方式。职工的能力不仅包括职业技术,还包括了职工的心理健康和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的选择。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的职工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认真落实和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其他职工,与其他职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基层央行的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二、新形势下基层央行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和原因
(一)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由于生长环境、时代发展、工作压力和年龄阅历的多方面影响,职工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外在表现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下降,为难情绪上升;疑心重,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友好、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到他或对他谈论时,总感觉不痛快;情绪情感波动较大且敏感,容易出现自卑、自恋等问题,并且对人对事上容易产生彷徨、迷茫、不信任等消极情绪体验;沟通交流不顺畅,不愿意交流或交流时总喜欢抬杠,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难以自控;有焦虑倾向,总感到莫名的紧张、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里烦躁;对自己的认识不正确,导致在社会价值判断和工作中出现一些偏激的心理和行为等等。
(二)职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现代化发展造成的职工心理压力。
进入新形势、新时代,许多部门岗位要求的标准持续提高,导致部门职工面对新工作生态,表现出了一些的不适应。一方面,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工作的标准越来越高、工作的强度越来越大,导致很多职工面对新形势,经常会顾此失彼,对于工作过强的心理预期使得其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与心理焦虑;另一方面,职工对于自身权利的过分关注、对于自身义务的不够明确,导致面对权利与义务的冲突时,很难合理取舍,使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受到很大挫伤。特别是近年来,职工岗位变动、交流、借调比例加大,一旦发生岗位调动,就需要职工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岗位和人际关系。职工学历和认知的限制使得其中一些人无法长远、公正客观地面对新形势所带来的“阵痛”,所以会在工作中产生消极懈怠、抱怨抵触的心理情绪。
2.人际关系压力以及个人问题造成的心理影响。
在新形势下,整个社会都在倡导一种积极、融洽、和谐、愉悦、宽松的人际环境。由于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和个性,使一部分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职工倍感压力,而这种焦虑情绪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对于很多青年职工而言,随着青年职工占比不断上升,需要面对晋升通道比较单一、竞争比较激烈、工作要求不断更新等问题,其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一些家境一般的职工要面对目前物价上涨的问题,需要面临购房困难、日常开销不断增加等问题。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个人问题,都让现在很多的一线职工感到压力重重,疲惫焦虑,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3.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心理危机。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临突发性危机事件时,人们总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焦虑和恐慌情绪。与此同时,在认知行为和机体方面也都会产生相应变化,如认知相对狭窄,过多关注自我的身体状态,对体征变化非常敏感,易将身体不适与“新冠肺炎”联系,思维辨别能力下降,更容易相信与疫情有关的谣言,同时情绪起伏较大,高度敏感于疫情相关新闻,过度紧张焦虑、恐惧,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担心疫情无法控制,容易烦躁、易激惹,对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感到愤怒等等。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看,一定范围内的必要的应激反应有助于积极防御和全力应对。但是,如果应激过度则可能引发不良身心反应如失眠、强迫行为等,甚至造成次生危机和群体性心理危机,长期积累就会形成心理障碍,甚至是精神疾病。
三、加强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工会心理咨询服务队伍建设
要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的指示精神,高度关注特殊时期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央行工会组织要把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广泛开展工会干部队伍心理健康辅导培训,有条件的可以在系统内组建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库,实现人才的打通使用,或者招录一些学过心理学等知识的人才,自行搭建或与相关部门共同搭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工会要积极壮大心理疏导阵容,领导发动具有号召力和正能量的工会小组长、部门负责人、党员、劳模骨干、老员工作为重要的沟通疏导力量,以他们的影响力、公信力、号召力和先进性影响带动身边职工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阳光健康的心态,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沟通化解矛盾,妥善处理问题。
(二)建立健全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机制
工会要加强与职工的沟通交流,要建立健全职工心理沟通和关怀机制,拓宽诉求沟通渠道。当基层内外部可能出现会引发职工心理问题或者是影响职工心理状况的事件时,工会要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尽力消除职工的不良情绪,调节好职工的心态,进而控制由职工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消极事件。例如,当职工遭遇重大家庭变故、遇到困难或是生病住院时,工会心理服务人员需要对职工进行走访慰问,了解职工实际状况,提供给他们最切实的帮助,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化解纠纷,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建立“一人一册”的职工心理档案,做好动态跟踪辅导工作,帮助职工顺利渡过难关。另外,要提供职工职业生涯计划服务,为职工心理的积极健康创建良好的环境。
(三)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增强职工的心理健康养成意识,引导职工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十分重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宣传教育功能,做好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国家政策解读,加大普及科学防护知识,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在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个体心理韧性。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提升职工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增强职工的心理环保意识,帮助职工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发展观念,不断地促进职工心理健康蓬勃发展。
(四)加强舆论引导消解负能量
积极健康的心态能极大激发人的主动精神。因此,要做好舆论引导,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利用各类新媒体及时转发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讲好抗疫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
(五)加强职工心态管理
一是强化自尊自信的强者心态。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疫情,这种态度是缓解焦虑情绪的有效举措。二是倡导理性平和的包容心态。疫情危机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不信任。包容的心态有利于职工抵抗自身负面情绪,更加理性的看待党中央的各项举措。三是激发积极向上的合作心态。例如此次疫情中我们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团结奉献精神,一方面离不开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另一方面也是爱国情感高涨的重要体现。可以借助国家符号、文化符号和历史符号帮助职工建立稳定的价值认同,进一步激发积极向上的爱国热情。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竞赛活动
积极倡导“八小时之内紧张有序,八小时之外丰富多彩”的服务理念,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职工的特点,深入推进“职工书屋”、“暖心驿站”、“母婴关爱室”、“心理减压室”、职工健身房等文体活动中心的建设和使用,开展现场竞技、成果展评、岗位绩效比武等形式的劳动竞赛,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大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快乐的工作氛围,帮助存在心理压力和问题的职工消除烦闷紧张、对抗逆反等不良情绪,培育集体感、自豪感、满足感、快乐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等良性情绪,帮助职工建立理性、进取、包容、感恩的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