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浙江工会这五年”(三) 品质提升,幸福指数攀新高

发布日期:2023-07-24 11:13:36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阅读量:

        五年,是时间的标尺,更是发展的刻度。沿着时间轴,工会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日渐清晰:从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到职工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再到步履铿锵地迈向共同富裕,工会托起了职工群众“稳稳的幸福”。

  深化精准帮扶 兜住民生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对困难职工群众的兜底保障,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省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将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大局。在顶层设计上,推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全面融入社会大救助体系,通过立法参与、政策建议、监督实施等途径,积极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职工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大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法规政策,明确将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职工家庭纳入社会大救助体系,保障困难职工能够获得政府常态化、制度化帮扶。基层探索实践也不断涌现——在杭州,“春风行动”向困难职工群众发放助困、助医、助学、应急等各类救助金,让寒门学子获得升学机会、外来务工者渡过难关、重病患者有了活下去的信心;在嘉兴平湖,当地总工会首创“虚拟岗位”帮扶模式,面向困难职工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群体设立“虚拟岗位”,由企事业单位认领并发放一定数额的工资,真正实现“体面”帮扶、可持续帮扶;在宁波镇海,区总工会携手镇海农商银行开通“蓝领贷”,针对困难职工创业,10万元以下免担保,最高贷款额可达30万元,还可享受利率下浮20%的待遇,提高“造血”机能……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为更精准地做好帮扶工作,省总工会不定期开展走访摸排工作,针对超六成困难职工因病致困的现状,2013年开始,全省全面推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制度,为广大职工再筑一道“保障线”。多年来,统筹层级从县级提升到市级,活动内容从“单一保”扩充到“多项保”,活动规模从十万级扩大到近千万级。除此之外,工会坚持履行困难职工“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职责,对因病致困职工家庭开展“爱心透析”等大病专项救助,建立健全“病种+费用”模式的大病救助制度;对因学致困职工家庭,持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一对一”进行就业帮扶,针对部分困难职工家庭低收入的实际,大力开展生活救助和送温暖活动……五年来,累计向38.2万户次困难职工家庭发放各级帮扶资金2.9亿元,向9623名大病职工发放救助款5058.6万元,向4.1万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款1.3亿元,发放送温暖慰问款物5亿元,慰问职工89.8万人次,尽最大努力兜住困难职工家庭的基本生活底线。

  至2020年,我省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任务如期全面完成,2016年底在档的2.7万户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脱困。

  聚焦幸福“清单” 提升生活品质

  解困脱困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之后,省总工会将工作重点向巩固拓展解困脱困成果、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促进实现共同富裕转变;把工作方式从以大规模、超常规、强支持为主转向常态化、长效化、日常化帮扶为主,推动精准帮扶、常态帮扶与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有效衔接。一幅以“工会所能”助力共同富裕的生动画卷渐次铺开。

  2021年,全国总工会发文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明确给予11项政策性支持和具体工作指导,支持浙江工会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进行探索实践,在促进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作出工会新贡献。同年,《浙江省总工会关于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发挥主力军作用 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发布,明确七大举措,并科学确立工会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主要目标。2022年,省总工会发布《“助力高质量·建功共富路——浙工在行动”2022年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全省职工岗位建功大竞赛、素质技能大提升、共建共享大服务、美好生活大创建“四大行动”,进一步找准工会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的切入口和着力点,梳理形成重大任务清单。2023年,印发《浙江省总工会助力共同富裕推动打造“四型”社会2023年工作方案》,构建四大工作体系,推动打造精神富有、职工成长、物质富裕、生活美好“四型”社会。

  干有方向、做有抓手,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正转化为职工群众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

  “目的地还没到,工作就找到了!”火车上的招聘会让湖南益阳人高石牛坐着火车就找到了心仪工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职工群众通过勤劳致富,实现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省总工会围绕就业这一最大民生工程,以链式思维打出了一套有力度更有温度的就业服务“组合拳”,针对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子女和轮岗、转岗再就业职工群体,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招聘等服务。2018年以来,全省共为258万名职工提供就业服务,为4万多名职工提供创业扶持。同时,在劳动者素质提升上下功夫,2023年开始,省总工会每年下拨的就业培训专项经费翻番,从50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让职工的“饭碗”端得更稳。

  在台州市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焊工技能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公司奖励5000元;手持电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每年能增收1万多元,尔格科技有限公司电焊工石同中尝到了“以技提薪”的甜头。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近年来,省总工会探索推进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集体协商新模式,促进企业健全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实现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推动建立体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机制。

  “除了法定节假日,我们还有护送假、子女结婚假、祝寿假,员工生活区(海亮花园社区)也按照星级标准进行了改造。”2022年,海亮集团入选全国总工会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单位,一系列暖心举动让职工的心更定了,凝聚力更强了。为提高职工生活品质,工会积极推动企业改善职工食堂、住宿、托幼等生产生活条件,依法保障职工休息、休假和休养权利,推动职工疗休养政策完善落地等,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多普惠性、长效性、精准性服务,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丰富职工文化 推动精神富足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涵盖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既追求物质富裕,又追求精神富裕,而精神生活富裕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

  为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省总工会着眼于为广大职工提供高品质文化产品,着力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持续推进职工服务阵地“两性两化”运作提质增效,加快建设一批平台型、枢纽型、示范型职工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劳模工匠馆、工运史馆、职工之家等阵地作用,不断提升职工文化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努力建成职工心中的精神家园。

  在嘉兴海宁,城市文化地标、职工的“学校和乐园”,承载了几代人美好记忆的工人文化宫在新时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活力,从“两性两化”探索到优化再到提质,形成了以“爱在四季 工会有约”公益大课堂为主阵地,体育健身、文化沙龙、技能赋能、职工子女梦想舞台等15个阵地资源,为不同需求的职工提供了更加贴心、更加精准、更加便捷的服务,年服务职工超40万人次,真正实现了“工人文化宫里有文化,工人文化宫里有工人”的繁荣景象。在湖州练市智能机电高新技术园,50家企业、6000多名职工可“串门”享受园区内的80处职工活动阵地,3月到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赏樱,下班到浙江三行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的职工健身房健身,还可到浙江正导电缆有限公司工会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蹭听”……这些都已成为职工的日常,园区工会联合会还依托各种阵地开展文体活动、技能培训、建立社团组织,做到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年年有团建”。在杭州,位于市工人文化宫内的杭州工运史资料陈列室于2020年建成,成为新晋“红色文旅打卡地”,陈列室内的1万多件珍贵史料和实物,记录着杭州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历程,讲述着杭州工人的责任和情怀,传承着永不褪色的劳模工匠精神,这里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平台、职工群众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如今,全省99个职工服务中心、88个工人文化宫以及各类服务阵地,已成为全省职工重要的活动场所、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一项项更便捷、更普惠、更精准、更专业的服务中,职工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触手可及。

编辑: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