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针对年轻干部谋划工作不够全面、“八小时外”要素综合研判缺乏、工作过于依赖经验等问题,湖州市总工会创新推出“青苗计划”,制定“一人一策”成长计划,形成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培育流程。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构建多维识别体系精准“选苗”。充分排摸市总机关、市工人文化宫、市职工中专工作目标及问题短板,结合数智建设、财务管理、节目主持等业务需求,精准描绘出岗位用人学历、专业、年龄等需求。规范做好公务员、事业编、编外用工招聘,加试心理测试、性格测试,全面形成年轻干部精准画像,近一年来在编人员中,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提高20.75%。结合年轻干部专业背景、性格特质、培养方向、个人兴趣,以双向选择+组织调配模式,将有招商经历的基层选调生派往产改条线、有银行经历的经审会计派往经审条线,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是搭建多元培育平台系统“育苗”。由党组书记定期开展年轻干部谈心谈话,了解年轻干部工作、生活、思想上的最新动态,“一人一策”安排成长计划。深入开展“娘家人成长营”计划,举办年轻干部赴安吉余村学习考察等“循迹溯源”活动,推出“劳模领航”劳模工匠进机关宣讲活动、“墩苗行动”下基层蹲点活动,在先锋模范、基层职工与年轻干部的交互中厚植年轻干部的职工情怀。安排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资深骨干与年轻干部“青蓝结对”,实现市总机关年轻干部师徒结对全覆盖。开设年轻干部“青工论坛”,推出湖工大讲堂,每年举办学习研讨、读书会活动5次以上,组织年轻干部在单位讲业务、谈感悟、提构想、做计划。
三是完善全程监督机制严格“管苗”。把年轻干部纪律监督作为机关纪检工作的重要一环,由机关党委、机关纪委、财务经审共同打造教育、监督、执纪全流程闭环,建立年轻干部“廉政档案”,举办青年干部“明德守法·完善自我”演讲比赛和“三关”交流研讨会。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参观湖州清廉馆、南湖监狱等系列活动,组织年轻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通过以工会身边人、身边事的典型案例教导年轻干部,系好年轻干部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四是健全激励赋能机制大胆“用苗”。破除“唯资历”“唯经验”隐性门槛,近2年提拔85后年轻干部6人,以年轻干部的敢想敢拼为工会工作注入源头活水,带动机关内部形成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良好风气。推动年轻干部参加南太湖新锐特训营、起航学堂、青领计划等市直部门交流活动,组织年轻干部下沉家园支部点亮职工微心愿。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会驿站等工会重点工作,开展“走基层、强调研、增本领”年轻干部“组团式”调研,进一步提升年轻干部团队协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推动年轻干部在与基层职工的互动中察实情、听民意,提升干事创业能力和工作作风。推出年轻干部项目首席负责制,由年轻干部牵头对工作进行全程谋划及落实,并由班子领导跟踪进行指导协助。结合“四比”竞赛,由年轻干部列席听取各区县、机关部室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并在每季度进行一次上台成果汇报,涌现出南太湖号工会服务专区建设等优秀服务项目,上线湖工有伴、湖工有约等“湖工+”系列品牌服务20余项,助力南太湖号工会实名制会员由24万人增长至68万人,日均活跃量达1.37万人次。
(二)工作成效
一是梯队结构显著优化。通过年轻干部带来的新活力、新想法,为工会工作注入源头活水,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人才梯队,实干争先成为市总工会机关内部普遍的价值追求。
二是工作效能显著提升。工会工作更好地贴近新世代年轻职工想法诉求,湖工有伴、湖工有约、“百业千匠”技能竞赛等年轻干部领办项目逐步成为工作“爆款”,获得基层职工广泛参与及党委政府的普遍关注。部分长期以来困扰机关工作的堵点难点,如工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工作也被逐一攻破。
三是干部能力显著提高。年轻干部的团队协作能力及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通过理论学习、经验研讨、项目实操等方式让年轻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极大提高了年轻干部以过得硬的本领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锤炼出一支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工会年轻干部铁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