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创新案例> 2025年创新案例> 农民工、困难职工、女职工等重点群体维权服务

温州市总工会健全孕、育、养链式服务 积极助力构建生育友好环境

发布日期:2025-04-23 14:30:31   来源:  

阅读量:

一、推荐理由 

为有效破解孕期女工职业发展与健康保障两难困境,温州市总工会构建“孕-育-养”全周期服务体系,创新推出“三免政策”“孕妇流水线”等柔性生产模式,通过“六优保障”体系、15分钟托育服务圈等举措,打造职场与家庭双向友好型支持网络。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孕期关怀:生产场景重构与权益保障升级。畅通双向沟通机制,建立“工会主席接待日+女职工恳谈会”制度,在3000余家重点企业设立“孕妈心声箱”,定期开展孕期女职工需求调研。浙江华峰集团工会通过季度座谈会,累计收集改善建议126条,落实工位环境优化、弹性考勤等改进措施,使孕期女职工离职率同比下降28%。创新“三免三优”柔性生产模式,在电气、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推广“孕妇流水线”,实行免紧急任务、免考核、免加班的“三免政策”,配套优先工位选择、优先就餐、优先心理服务等“六优保障”。德力西电气工会打造13条柔性产线,设置自助择岗系统,实施失误免纠制度,使孕期女工离职率下降32%,生产效率保持常规水平的90%。延伸生育保障链条,推动生育保险与职工互助保障深度融合,职工生育享受市总专项生育金300-500元。在全市建立100个五星级“妈咪暖心小屋”,配置母婴课程等个性化服务。永嘉县总工会与妇幼保健院合作开展“孕期教育进企业”活动,累计举办产前培训37场,惠及孕妇及家属0.4万人次。

二是托育服务矩阵:破解职工育儿后顾之忧。教育保障提质扩面。高度重视并推动外来务工人员福利政策出台、落实工作,联合公安、人社、教育等部门推出优待政策,将职工子女托育、入学作为重要内容,深化温州市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保障措施25条,指导基层工会积极为职工子女上优质学校争取指标。特色托班品牌深耕培育。通过单位自办、园企合办、村社联办等多种形式,提升“爱心托班”服务活动实效。龙湾卓诗尼工会不仅为职工子女精心打造暑期托管服务阵地,更将关怀延伸至日常,常态化开设课后“四点半课堂”,设置课业辅导、兴趣培养、晚餐供应三大服务模块,日均服务职工子女40余人次。托育服务多元共建。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引导用人单位以单独或与相关单位、驻地社区联合等方式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合力卫生等部门,强化“职工幸福”社区嵌入供给,支持多方力量在社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化、专业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三是权益保障体系:护航生育全周期发展。制度保障持续优化在《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中将就业平等、防治性骚然、生育奖励假等条款纳入合同必备内容。开展“百场法律进企业”活动,宣讲新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覆盖职工3.2万人次。生育激励创新突破。指导企业制定差异化生育激励政策,形成“基础保障+特色福利”的激励体系。苍南仪表集团对生育二孩女职工给予“15天奖励假+5000元生育补助+每月300元营养费”三重福利,该政策实施后企业女职工二孩生育率提升19%。重塑女职工生育价值观念。指导企业工会创新宣传方式,突出母亲角色在培育社会未来建设者中的劳动价值。正泰集团工会创建的“全生命周期母婴关怀体系”,包含孕期心理赋能、产假技能充电、哺乳期弹性工时等八大模块,使女职工生育后的职业晋升率保持与非生育职工同等水平。柳市镇总工会举办的“亲子职业体验日”,通过让孩子体验父母工作场景,强化家庭价值认同。

(二)工作成效

一是服务精准度层面,实施分层分类服务策略。制造业推广“孕妇流水线”,写字楼商圈建立“妈咪暖心小屋”,外来务工群体开通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实现服务覆盖率与满意度双提升。

二是制度保障层面,将生育奖励假、反性骚扰等条款纳入集体合同,建立“法律宣讲+心理疏导+职业赋能”三位一体保护网。苍南仪表生育激励政策使二孩生育率提升19%,德力西集团生育女工职业晋升率与非生育群体持平。

三是资源整合层面,联动卫健、教育等部门打造嵌入式“职工幸福社区”托育机构,培育“爱心托班”“四点半课堂”等品牌,年均服务职工子女超2万人次,形成“社区+企业+学校”协同育儿生态。



编辑: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