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省教育工会立足教育特色,发挥产业优势,深入开展“六大行动”,着力实施“三项计划”,全面提升工会组织服务中心大局能力水平和工作实效,对于各省级产业工会助力助推中心大局有广泛借鉴意义。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开展“六大行动”充分发挥教育工会本级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教职工创新提质行动,全年新建省教育工会第八批劳模创新工作室、第三批名师创新工作室各3家,首批名匠创新工作室5家,培育2025年“浙教工匠”培养人选20名;深入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动,组建省教育工会志愿服务分队,下设由劳模工匠、专家教授、一线教职工组成的若干支专业技术服务小队,本级每季度组织开展示范性助企活动1场,带动直属高校全年开展助企活动不少于100场;深入开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依托省教育工会女职委和青工委,开展女教授助企行、青年科学家成长发展大讨论等活动。组织高校知名专家创新开展“科学家助企行”活动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开展教职工岗位建功行动,组织开展2025年“三育人”岗位建功活动,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助力共富”为主要内容,选树“三育人”先进集体300个、先进个人500人;深入开展助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举办教育系统职工疗休养精品线路设计比赛,召开年度疗休养工作会议,积极助力山区海岛县疗休养事业发展。落实专项经费保障,本级组织先进教师暑期疗休养460人次、高校单身适龄青年教职工联合疗休养200人次、直属单位后勤一线非在编职工疗休养360人次,带动全省教育系统工会规范开展疗休养不少于1.5万人次、直接拉动文旅消费不少于4500万元;深入开展助力城乡融合发展行动,深化开展“向基层学习、向老师致敬”活动,持续做好山区海岛县中小学校结对帮扶。组织直属基层工会赴山区海岛县开展蹲点调研、服务解题活动,引导广大工会干部在服务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切实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
二是实施“三项计划”,大力激发直属高校工会创新创造活力。实施助力创新浙江建设计划,着眼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要求,积极搭建各类交流合作平台,通过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学术交流、跨学科合作,切实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创新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鼓励教职工通过民主协商等渠道,参与创新政策制定,推动创新政策落实落地。及时收集反馈教职工意见建议,为政策优化提供依据。积极参与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实施助力高校高质量发展计划,大力开展劳动竞赛和教学技能竞赛,激发教职工的创造潜力和创新潜能,引领教职工主动投身“双一流 196 工程”、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高水平职业大学建设等中心任务。组织劳模先进、专家“大咖”与一线教职工开展集体备课、跟堂听课、指导项目申报、学术研讨交流、结对实践锻炼等活动,全面提升广大教职工教学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水平。积极为广大青年教职工提供职业发展指导,提供职业发展培训、学术交流机会,帮助青年教职工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促进个人成长发展。切实帮助教职工解决现实问题,在协助申请公租房或住房补贴、协助解决教职工子女就学问题、设立心理咨询站点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强化团队建设促进交流共建等方面为教职工出实招、办实事。聚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强化学术道德教育,促进教职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切实关心学生成长成才,增强教职工关爱学生、教育学生,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实施助力共富计划,围绕省委缩小“三大差距”主攻方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聚焦山区海岛县发展,组织动员高校劳模工匠、专家教授、一线教职工主动对接地方、企业需求,广泛开展劳模工匠、科学家助企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协调、联系沟通的作用和优势,发挥本科高校人才资源优势,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地融合优势,组织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活动,助推高校与科技创新型企业合作共建,推动形成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融通创新生态,从而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确保助力助推项目实战实效。政策先行,制定下发《在助力创新浙江建设助推高校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充分发挥高校工会优势作用的若干意见》,指导各直属高校工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全省工会工作大局,结合各自办学特色、学校定位,切实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激励各高校工会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创新创造、贡献力量;落实保障,按照计划安排,组织各直属高校工会认真研究、系统谋划,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申报好年度助力助推项目。组织力量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同时安排500万元年度专项经费预算,对入选项目实行专项经费补助;清单推进,及时公布年度项目清单,实行清单推进制度,由各项目主办单位制定细化落实举措,明确工作目标和阶段性计划,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扩大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教育系统工会宣传舆论阵地作用,在教育工会网站、杂志、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开设专题专栏,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围绕助力助推中心大局的相关主题在全社会开展立体式、全媒体、全方位宣传。大力宣传报道教育系统各级工会助力助推中心工作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及时总结提炼、宣传推广教育系统各级工会助力助推项目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不断扩大工会组织助力助推创新浙江建设等中心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美誉度。
(二)工作成效
一是工作谋划更加聚焦。通过开展“六大行动”、实施“三项计划”,引领直属基层工会紧扣“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校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使命任务谋划推动重点工作,使工作力量、工作资源更加聚力聚焦。
二是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立足教育系统工会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结合直属基层工会各自办学特点和校风学风特色,整合资源、深挖本科高校人才资源优势、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地融合优势,充分激发工会组织协调、联系沟通的作用,加快实现从系统工会到产业工会的蝶变、跃升。
三是品牌效应更加凸显。通过开展“六大行动”、实施“三项计划”,系统梳理教育工会原有各项特色品牌,进一步丰富拓展内涵外延,持之以恒打造富有“教育味”“工字味”的系列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