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头条新闻

推进新时代衢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日期:2023-12-15 19:39:41   来源:  

阅读量:

12月15日上午,推进新时代衢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衢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小龙,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竹良,衢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曾金松,仙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董金雨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衢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毛明华主持。



衢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小龙作主发布 ——


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的主体力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迫切需要,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广大产业工人,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多次对产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产改工作开展以来,衢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总体思路,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做法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和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肯定。


一、坚持高位推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改工作,2019年7月,成立市产改工作协调小组,10月召开市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2020年3月出台《新时代衢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市委将产改工作纳入重点督查项目,2022、2023连续两年对6个县(市、区)和智造新城开展专项督查。2020年9月底前,各县(市、区)均建立产改协调小组并出台实施方案,形成市县联动、整体推进工作格局。之后密集出台《新时代衢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工作规划》《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衢州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衢州市总工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条措施》等重要文件,市级层面制定了30多个相关政策,基本形成“共性+个性”的政策工具箱,强化了顶层设计,明确了目标任务。


二、坚持试点先行,不断扩大覆盖范围

精心组织改革试点培育工作,按照“试点、试验、示范”工作路径,坚持分层分类推进试点,培育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2020—2022年,共设立省、市、县产改试点单位218家,2023年又新设立61家重点培育单位。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选树“推进非公企业产改十大样板”“非公企业产改十大案例”和“深化非公企业产改二十个优秀案例”,2家企业做法入选长三角地区产改工作优秀案例,2家单位入选2022年浙江省深化非公企业产改优秀案例,6家产改试点企业入选省级产改突出集体、省“幸福共同体领头雁企业”。在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参与产改工作企业覆盖面持续扩大,目前已建会规上工业企业产改覆盖面达到88%。

三、坚持全面发力,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一是思想引领不断加强。深入实施铸魂工程,创新开展“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2万余场次,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总结推广的“1233”宣传宣讲体系在长三角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为浙江省唯一代表作典型交流。深入实施强基工程,做好“推优入党”工作,近三年累计发展产业工人党员1080人;逐年提高一线产业工人在“两代表一委员”及先进模范中的比例。深入实施扩面工程,新建新业态工会组织223家,发展会员4.96万人,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是技能素质不断提升。聚焦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和重点领域,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挂牌成立衢州工匠学院、四省边际(衢州)共富学院等,组织40余个工种职业技能培训1500余场次,受益职工超50万人次。连续举办4届衢州市职工技能运动会、技能竞赛400余场次,4万余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近千人被授予金牌职工、技术能手等称号。连续8年举办数据挖掘大赛,选树“衢州数字工匠”20名,助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持续开展产业工人技术创新活动,评选“首席技术官”142人,建成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141家、技能大师工作室89家。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围绕衢州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对标“六大产业链”,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展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打造“一站式”就业平台,2022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市域统筹改革现场会在衢州召开,“红五环”校企合作模式、衢州中职教育“五统筹”改革等相关做法得到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三是暖心举措不断增加。围绕助力共同富裕,推进“扩中”“提低”收入分配重大改革,积极推广工资集体协商和能级工资专项集体协商制度,全市工资集体协商企业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已建会规上企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率达79.8%,惠及职工10.9万人。聚焦职工“关键小事”,实施产业工人暖心工程,连续三年推出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春节留衢暖心举措,将产业工人安居保障工程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3年来共改造产业工人保障住房1700套(间)、新开工建设5000套(间)。在全省率先实现职工医疗互助全市域统筹、“零跑腿”报销,累计参保160余万人次,为34万多人次发放保障金6228万元。推进“创业十条”和“职创贷”等创业担保贷款和补助政策落地,72名职工通过“职创贷”申请低息贷款2767万元。


下一步,市产改协调小组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八大、浙江工会十六大精神,扎实推动产改工作融入全市中心大局,谋深做实改革举措,健全完善选才、育才、用才、爱才的人才建设体系,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加快锻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新时代衢州工匠之城”,为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提供人才支撑。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还就大家关心的问题

回答记者提问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提问: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近年来衢州市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哪些工作举措?


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竹良回答:


近年来,衢州市人力社保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市中心工作任务,以“金蓝领”技能提升行动和“浙派工匠”民生实事为抓手,加快培育建设适应衢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全力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四省边际人才集聚“桥头堡”建设。


一、强政策,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出台《衢州市“南孔精英”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衢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通过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新时代衢州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

二、抓培训,筑牢技能人才培养基础。聚焦我市“六大”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12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84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1万人。


三、促评价,拓宽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全面推行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将技能人才评价放权给企业和社会评价组织。目前,全市已建立290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和14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可评价职业工种63个,基本涵盖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紧缺工种。同时,我们探索开展“新八级”制度试点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工作,进一步拓宽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通道。


四、铸匠心,营造技能人才培养氛围。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深入推进技能竞赛锤炼行动。制定全市职业技能竞赛计划,会同相关单位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今年5月,成功举办衢州市第十届职业技能大赛,208名选手参加8个工种角逐,进一步打响四省边际城市大赛品牌,不断激发和调动广大技能人才“比、学、赶、超”的热情和潜能,促进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五、搭平台,优化技能人才培养环境。加快推进全市技工教育提质增量、统筹发展。指导衢州市技师学院、江山高级技工学校4个专业申报入选全省技工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紧跟产业发展,及时调整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为提升就业质量、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能人才支撑。

浙江日报记者提问:据了解,现代职业教育是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保障与支撑。请问,近年来衢州市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有哪些成效?


衢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曾金松回答:


衢州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战略部署,以职教“五统筹”改革为抓手,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致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后盾。


 一、坚持立德树人,为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培根铸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育人机制,发挥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浸润滋养作用,邀请劳动模范、企业高管、技能大师、优秀毕业生等进校园宣讲,弘扬工匠精神,尊重工匠价值。注重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与审美能力培养,加强学校社团建设,致力培育新时代“南孔工匠”和“南孔新匠”。以衢州市职业教育活动周为契机,组织开展校园企业开放互动、“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教育等活动,参与师生36400人,参与企业173家。


二、推动“五统筹”改革,为培养高质量产业工人强基固本。职业教育是产业工人技能养成的源头之一,在产业工人技能养成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市教育局不断深化“专业、师资、招生、实训、就业”五统筹改革,为培养高质量产业工人奠定扎实基础。一是主动对标衢州“六大主导产业”,动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省级以上高水平建设专业达19个。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赛事促能力提升,2023年全市中高职教师获省级及以上奖项49项,4支团队入选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等。三是加大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全市11所中职学校分别与省内21所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四是注重产教融合,推动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集团1个、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8家、省级产教融合工程项目10个等。五是积极促进高质量就业,多次举办专项招聘活动,吸引本土企业120家,新增就业岗位1939个。2023年全市中高职学校毕业生12031人,就业人数6026人,占比50.09%;其中留衢就业人数3337人,占比55.38%。

三、着眼职业培训,为提升产业工人综合素质铺路搭桥。为全力构建教育和产业良性互动格局,提供培养立足衢州的高素质产业工人,我市于2023年5月1日正式实施《衢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该《条例》有效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技术研发等。相继出台激励企业参与实习实训等配套政策,推动企业、院校互设产业工人培训基地,提高产教融合培育“衢州工匠”的水平。积极开展社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2023年职业培训达73503人次,有力地提升了产业工人和再就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同时,积极提升社会人员学历层次达14026人,有效提高产业工人的基础文化素质。


衢州日报记者提问: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企业是如何实施产改工作的,有哪些成效?


仙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董金雨回答:


仙鹤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大型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研发和生产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六大系列60多个品种,年产能超过100万吨。目前公司拥有员工18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0余人,技能人才430余人。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执守“知行合一,匠心智造”的工匠精神,尊崇“创造财富,服务社会”的宗旨,在“家文化”的引领下,先后获得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幸福共同体领头雁企业、省重点企业研究院,衢州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称号。


一、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公司早在2007年就建立党支部,2013年成立党委,多年来,贯彻“围绕发展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将党建贯穿企业生产、管理和人才培养各环节,坚持“模范先锋留英才”方针,成立党群服务中心,不断吸收优秀产业工人进入党员队伍,目前有党员120人,其中一线员工党员50人。坚持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注重发挥党员和劳模工匠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8090和劳模工匠宣讲、“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等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车间、班组和职工。


二、积极搭建职工创新平台。公司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每月能够征集到60余条涉及企业发展经营管理、职工权益等多个方面建议,激发了员工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积极性。通过技术创新,公司研发了大量新产品,如分别在广西来宾和湖北石首的“林-浆-约-用”一体化项目,建成后能解决公司浆板95%以上需要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仅仙鹤股份单体就拥有省级及以上新产品有38个,授权发明专利41件、实用新型专利54件,主持或参与制定7个国家标准、5个行业标准、3个团体标准和6个浙江制造标准。


三、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技能素质。公司针对招收员工以中专生为主的情况,开展“草根人才”自主培养模式,自2005年起分别与衢州电大、衢州学院合作,共200余人取得大专学历、100余人取得本科学历。积极开展技能自主评定工作,依托省级院士工作站、“骆志荣技能大赛工作室”和“骆华英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师带徒,通过与院校合作在化学检验员、电工、钳工等岗位开展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655人。积极举办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参与员工千余人次,以赛促训,激发员工钻研技能积极性。2023年协办了衢州市造纸行业技能比赛和浙江省首届造纸行业技能比赛。


四、以“家”文化理念做好权益维护。公司秉持以员工为中心的“家”文化理念,在员工入职培训合格后就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参加职工医疗互助,并通过网站、宣传栏和总经办意见箱等途径,公布涉及员工切身利益、企业改革发展方向的重大决策,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员工健康体检、文艺晚会、户外团建等活动,设立节日慰问、育儿补贴、丧假慰问等福利政策。建立职工活动中心,包含职工书屋、篮球、羽毛球场等,设有运动设施,优化办公区、职工食堂、员工宿舍、员工幼儿园环境,为员工提供住宿、医疗和子女入学等生活保障。


编辑:衢州管理员3   责任编辑:衢州管理员3 打印
工会动态
时政要闻
版权所有:衢州市总工会 地址:衢州市区东河沿23号 联系电话:0570-3026629 传真:0570-3023572 浙ICP备19042652号

浙公网安备 33080202000425号